2010年3月21日

文學的用途

無用之用?

  假如你看到標題之後認為我將要為文學辯護,那你就錯了。相反地,我會毫無掩飾地宣稱文學無用。有朝一日我甚至會反對文學作為一個學科,但那還是未定之事。

  上個學期,在我對文學的興趣喪盡之際,選到一門必選修課「二十世紀美國文學」,稍微扭轉了我對外國文學長久累積的壞印象;這學期選到「二十世紀英國文學」,在談 John Henry Newman 的《The Idea of a University》當中闡述大學/教育的用處的時候,授課教師突然討論起文學的用處,於是我大感失望。我記得去年上「1600-1800英國文學」(改制前的課程名稱),那時的授課教師也討論這個話題,而且討論了將近整個學期;幾乎可以說他整個課程的宗旨就是告訴你文學的用處何在。

2010年3月14日

大教室、小班級

「逐步口譯二」一班只剩兩人修(兩人皆非學程學生)。往好的方面看:效率高。

  臺北市某知名大學於本學年度開設中英翻譯學程,首度招生規定錄取人數口譯組八人。上學期開設四班「逐步口譯一」,獲錄取的八人並非全部皆在該年修習該基礎課程;學程之外,或因興趣,或因好奇而修的同學倒是不少。但本學期的修課人數遽降,證明招生政策錯誤,偉大英明的「系主任兼學程主任」當初的吝嗇理由何在?

2010年3月2日

高棉記行‧第伍章(終)

二月六日:旅程的終點。

  隔天早上起來感覺好多了。早上的行程是參觀吳哥藝術學校 (Artisans d'Angkor),這所學校是由歐盟規劃來幫助赤柬時期的難民學習一技之長。

  之後,我便前往機場。海關完全沒有檢查我的護照就放行了。但我不認為這有什麼大不了的;一個國家如果不需要擔心國安問題,這才是真正的和平!上午十一點飛機起飛;太陽很大。但那時台灣的天氣很冷,多雲,細雨。航程並不長,一轉眼就抵達、降落了,從窗子看出去,我的國家看來果然比較憂鬱。我來到第一航廈入境大廳,上方標著「持中華民國護照」的海關人員看來並不友善,死眉爛眼的。該怪誰呢?或許我的國家正生我不把假期花在國內的氣吧。

  父親開車到機場接我與母親。那一天是除夕,我們在中和的一間雲南餐廳吃飯。之後,我的寒假就在過年的寂寥中逝去。

下個學期就在明天開始,但我還沒讀完《玩偶之家》吶!(2008年)

2010年3月1日

高棉記行‧第肆章

二月五日:稍有不適。

《!》注意:所有相片皆由作者拍攝,且其一切權利皆屬作者擁有。

攝於塔普倫寺。上圖是寺廟傾毀的磚瓦;下圖是錯綜複雜的板根侵入了古寺建築。

  塔普倫寺 (Ta Prohm) 以作為電影《古墓奇兵》拍攝地點而著名。我沒看過這部電影,但以我對片名的第一印象,我相信我不會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