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20日

貝城留影四幀

四月卅日,離開美麗的圍牆小鎮德里,搭上過程曲折的火車來到貝城。

  不熟悉北愛爾蘭鐵路的關係,不知道要在寇爾雷恩(Coleraine)換車,於是傻傻地搭到波特洛許(Portrush),折騰了兩個多小時才抵達貝爾發斯特——北愛爾蘭首都。說實話,我對這座城市沒有什麼感覺,只是一座十足商業化的城市,除了新落成的鐵達尼號展示中心,搭上海難百年紀念的順風車以外,再沒其他亮點了。

  貝爾發斯特市政廳是一座新巴洛克風格建築,外頭升起聯合王國旗。上星期新聞報導貝城近千名市民為了抗議共和派提議修改國旗懸掛規定,大幅縮減懸掛時間而上街製造騷動。

  貝城是鐵達尼的製造地,海難前最後停泊點是科克附近的皇后鎮(Queenstown,共和國獨立後改為凱爾特名科夫,Cobh);我上岸以後在科克只待一夜,沒有拜訪科夫,甚是可惜。當年這一口金屬棺材離開科夫以後,就再也到不了紐約……

  位於鐵達尼區(Titanic Quarter)的鐵達尼號展示中心,門票要價不貲,學生票九鎊五十便士。我跟隨大眾一同旁觀這場早已極度商業化的災難。展示中心有很多互動式展覽,設計不少遊戲按鈕,很適合小朋友校外教學。外地遊客很多,說英語的最多,聽口音應該是來自北美洲的客人。參觀動線剛開始的主題圍繞著鐵達尼號的建造過程,然後展示它的輝煌,地毯布料、餐具、餐點,不同艙等階級房間的擺設。後來是介紹它的出航,離開貝城到法國瑟堡,那裡是我一週後從愛爾蘭乘船回法國上岸的港口,位於下諾曼第大區。

  剛開始,旅客們不時發出讚嘆之聲,對於嶄新輝煌的展示中心難掩興奮之情。隨著展覽的步調,到後來遇到冰山,明顯感覺到周遭遊客的心情逐漸沉重。災難中總有一些傳奇故事,有好有壞。不過,沉重的情緒不會維持太久,參觀動線過了事故調查、檢討的部分以後,緊接著來到打撈遺物的互動式展覽,可以透過螢幕和按鈕一窺事故發生地的海底面貌。自此以後,拍過不只一部電影,以此災難作為主題,切入重點各不相同。就在這樣詭異的氣氛中結束參觀。

  後來,我去貝爾發斯特女王大學校園走走,順道看看旁邊的厄爾斯特博物館。館藏內容與之前在德里的塔樓博物館看到的大同小異,愛爾蘭歷史和北愛歷史的部分沒有特殊的觀點,比較不一樣的是介紹愛爾蘭的自然環境、生態樣貌等等,不過範圍好像沒有侷限在厄爾斯特,而是整個愛爾蘭。

  晚上我沒有跟著青年旅館的室友一起去串酒吧(pub crawl),而是自己去一間安靜的酒吧與三三兩兩的人聊天,順便練習聽聽難以理解的厄爾斯特腔調。晚上回到青年旅館,有些人醉了,有幾個人開始拿出古柯鹼吸食,在我看來,炫耀的成分居多。反正他們也沒出什麼亂子,我平安就好。

隔天搭乘從來沒有準點過的跨境列車「ENTERPRISE」前往都柏林。

0 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