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5日

感恩:習慣成自然

有時自己會意識到「謝謝」、「不好意思」已是一種口頭禪,或是某種最低標準的基本禮儀,但其中的誠意蕩然無存。

  倘若這場展覽的名稱改成「2010 Taipei Insular Human Expo」,那真是一丁點兒都不為過。九成的參觀人次是都島內民眾,稱之為「insular」是實至名歸;而視線所及盡是各種高矮胖瘦的男女老少,當然是貨真價實的「人博」。那時,因為持用的招待票的緣故,所以沒有擠進任何展館也不會造成過度的不愉快。展期結束後,臺北市發送志工感恩票,僅限票面上的日期當日有效,為期一週(感恩週),讓志工可以帶家人朋友在人潮過後輕鬆參觀。四月廿九日晚上,我意外得到兩張四月卅日的感恩票。晚上將近十一點,如果約不到同行的人,我就自己參觀,另一張票作廢。這也不是求別人伴我參觀,用不著低聲下氣找人,自己一個人一日遊反而落得輕鬆。能夠在將近半夜時分打電話臨時邀約的朋友真是寥寥無幾;最後我的確找到遊伴,但這檔子事我再也不會做了。

右上:圓山出入口。
 右下:爭豔館──中式庭園造景。
 左上:白火鶴。
 左下:竹編臺北金融大樓。

  與朋友約在早上九點半在圓山站碰頭;一大早就起床出門,到新埔站的時候才剛過八點,我便先下車覓食,後來才搭310去美術館。從圓山站往外看,映入眼簾的是大批群眾,心想:「這也未免感恩過度了吧!究竟發了多少張感恩票?!」頭頂上不時越過即將降落松山機場的巨鳥,震耳欲聾的噪音、些許蒸溽的空氣,加上眼前這一大批「homo sapiens」,讓人不禁煩悶起來。朋友出捷運站以後在附近覓食,接著就持感恩票進入園區。離入口最近的爭豔館就是第一個參觀的對象,上回來訪的時候,排隊的陣仗可有五倍、十倍以上,還有人攜帶折疊椅坐著排隊。坐輪椅的遊客可以免排隊,我相信我看到了一組人馬演技實在太差,也不稍微裹個石膏,大喇喇地坐在輪椅上給人推著,四肢卻健全得很。這不就是楊愛眉耍過的把戲嗎?真該讓李友慧拿電擊棒來治療一番。(請參考Youtube影片

右上:水生植物;前往未來館的路上。
 右下:排隊進入未來館。
 中上:土肉桂。
 中下:紅火鶴。
 左上:牡丹。
 左下:古巴秋海棠。

  排隊片刻進入爭豔館以後,我覺得展場很普通,卻聽到後方的太太驚呼「好漂亮哦!好棒哦!」大概是他為人向來隨和善良、太容易就能被取悅的緣故。順著人流逛完展場出來,沒有什麼感想,只在附近的紀念商品區閒晃一番又繼續往美術館方向步行。最終,夢想館的預約制仍然拒遊客於千里之外,我聽見工作人員對一名未預約的遊客說「網路上都額滿了,明天的也一樣」,那意思就是下輩子再來,因為隔天就是感恩週的最後一天。「阮若打開心內的窗,就會看見青春的美夢」,這是多麼不切實際的歌詞。

各種蘭花。

  未來館和天使生活館是在同一個地方排隊參觀,仍然需要排隊,想必之前的人潮是這時候的十倍以上;入館後唯一的感想就是:有開冷氣,比外面涼快多了。被流動的人潮誤導到暗室裡觀賞影片,其他觀眾發出驚嘆之聲,但我完全找不到值得驚嘆的片段,這根本就是臺灣高鐵的廣告。並不是不喜歡臺灣高鐵,而是我覺得影片製作得很不用心、沒有特色、沒有誠意。後來回到圓山站與朋友道別,因為朋友下午另有要務,我在出口閘門伸出手臂蓋章,稍後可以再次入園。下午兩點,我在圓山入口附近搭上園內接駁車去大佳河濱公園(大佳東站),沒有再次進入任何展館,只想在河濱隨意拍照,這是上次沒有來過的地方,就著麼簡單地拍照留念,拍河流、拍遠處的山、拍圓山大飯店、拍準備降落的飛機,毫無目的地亂晃之後就回到圓山站,因為很早起床的緣故,腦筋越來越鈍,只想趕緊搭捷運回家。

大佳河濱。

  這就是一個「國際」展覽的落日餘暉。儘管這項活動對臺北市、對臺灣有經濟上的幫助,但我認為臺北還不具備承辦的資格;臺北從觀光者與其觀光行為獲得利益,但沒有對等的回饋。全臺灣的觀光政策都是同一個樣:想盡辦法挖觀光客的口袋,卻幾乎完全忽略「能讓觀光客帶走什麼(指的當然是除商品、紀念品以外的『非物質』)」。我們妄想著從心理上對遊客不夠友善的政策能夠招攬更多遊客,就算成功,那也只是騙術高明而已。

我只批判,因為對我個人而言,這場活動是弊多於利。

0 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