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27日

方法論的根本誤會

問答時間拿來當踢館競賽似乎越來越流行了。

  看不懂本文究竟想表達什麼是正常的,因為有些話兒不方便明講。(其實這句更適合當引言。)一場講座當中,談到檢視詞組普遍性的方法;以谷歌資料庫作母體,全文搜尋的資料筆數直接拿來比較。這無庸置疑地是個便宜行事的方法,因為谷歌搜尋的結果完全沒有標記(tagging)和其他元資料(meta-data)。但也無可否認的是,它具有代表性,能夠直觀地看出「趨勢」。比方說,「knowledge」和「acquire」搭配的次數肯定比「knowledge」和「learn」搭配的次數多,因為學校的英語先生都會跟學生們說:「We don't learn knowledge.」由此可見,搜尋「learn knowledge」還是會查出資料的,因為永遠有所謂「錯」的資料。

2010年12月25日

十一月十八日(黃曆)記事

建子之月,歐羅巴大雪紛飛,蓬萊島魍魎出沒。

  這天是星期四,天氣晴時多雲。同步口譯停課。一大早,到國際事務處繳交交換學生志願表。我非常清楚這世界上沒有一件事是公平的,也可以說,「公平」從不存在,共產黨也無法達成的事情;因此,對於評分制度,既然知道是同一群人所執行的,那麼所有參與者都受到這同一批人的標準來評分,某種程度上這就已經是一種「公平」。「量化」過程中的失真在所難免,此題無解;只能說成者為王、敗者為寇,各憑天命。學校的海外交換學生計畫是一場貨真價實的零和對局,任何人談論「公平」都絕不符合所謂的公平原則,除了信任主事機構以外,別無他法。(以上乃本人基於保守立場的發言。)

2010年12月8日

再批健保懲罰單身及假公平

中華民國衛生署長楊志良先生被批懲罰單身後反嗆:「難道要懲罰家庭?」

  如果有家室有小孩是一種全無利益的負擔,為什麼沒有人要搶奪糞便卻要搶奪監護權?反之,獲得家庭好處的人就不該轉嫁負擔到單身者身上。懲罰單身絕對不可以成為鼓勵成家的方法。政策產生的效果不該源自於它的工具性;懲罰單身如果是為了增加生育率而設計,這就是變態的工具性政策。

2010年11月18日

遊魂出沒的「海外教育展」

我的簡短評價:「阿薩布魯」。

  星期一,停課。上午十點開始,在集思地下室舉辦華而不實的海外教育展。這一天,我在床上醒來,看了手錶,赫然發現十一點半了,但我完全沒有印象把鬧鐘給關了。心想這下真糟,糟的不是晚起,而是擔心平常早上有課的日子是不是也會出現這種局面。總之我趕緊出門,算好時間搭上921公車到捷運景安站再換捷運,離峰時間的這個路線很順暢,四十五分鐘就可以到學校。

夢囈:英語授課與國際化

漢語授課與「國際化」背道而馳?

  在英語成為通用語(lingua franca)的時代,中文竟然成為阻礙國際化的障礙物,這個情況在臺灣尤其嚴重。臺灣對「英語」角色、價值的扭曲已經達到一個病入膏肓的境界,很大一部份要歸咎於馬英九先生(中華民國第十二任總統)對英語及英語教育過度重視,許多政治人物(無論在口號、噱頭層次,或是打從內心地)將「新加坡」做為榜樣;「英語」與「國際化」因而產生了異常強烈但又失真的關聯性。此一情形在大學中最為明顯。這一陣子新聞報導中可以發現「英語授課」與「國際化」課程強烈掛勾,彷彿只要用英語授課,整堂課的格調就變高了。平心而論,英語對國際化程度帶來提升是無庸置疑的,但並非國際化過程的核心。「國際化」是一種觀念、一種態度,而非建構於語言的選擇。

2010年9月17日

開學首日後記

回到充滿了魑魅魍魎的奇幻校園。只有瘋子才會遙想帝大時期的太陽旗在南國的薰風中擺動著。如果要把象徵殖民主義的椰子樹全部砍掉,本人是沒有意見的。

  星期一只有一門桌球課,為此出門還挺可笑的,但體育課是必修,我已經拖到這麼晚才修它,也就沒什麼好抱怨的了。上午八點左右我搭上706往永寧,走的是縣道和省道。經北二高的916要兩段票,因此,你偶爾可以從706的司機的態度發現他腦筋裡肯定是想著:「你們這些想要省一段票的窮鬼!」然而,的確是搭706的乘客當中「基層」的人口比例較高。幾個大嗓門兒的阿婆說著我聽不懂的方言,聽來都不像閩南話、客家話、廣東話,不過應該是華南的方言。九月十三日似乎是適合葬禮的日子,在介壽路上聽見一列車隊嗩吶鳴響,棺木旁的親屬披著麻衣,車頭掛著樹枝。公車上,一位母親摀著孩子的眼睛,跟他說:「不要看。」我想起以前小時候看到路邊搭建的靈堂都趕緊轉頭,不禁莞爾。人活著的時候都沒什麼法力,死了以後功力大增,竟然連看一眼都會沖煞。這證明了恐懼是被灌輸的,只有自己才能破解。對無神論者或無宗教者而言,葬禮儀式僅具有「撫慰生者」的社會功能,並沒有「超薦亡者」的宗教功能。日本電影《楢山節考》就說明了葬禮的繁文縟節只有讓生者忘卻悲傷的目的;個人十分推崇《楢》片裡的「積極性的預先葬禮」。這和臺灣流行的「長生位」不一樣,「長生位」這種產品的出現只顯示了空間不足的問題。另外,大學生佔位子的功力應該也跟長生位有點兒關係;目前聽過最誇張的佔位法是拿廁所的捲筒衛生紙佔整排座位。哼哼!你們這些長生位訂購者趕快去「對號入座」吧!

2010年6月9日

重返《印度支那》

我的「法國文學名著選讀」期末報告講稿。

PowerPoint 2007 投影片檔案【下載

  我先談我想以《印度支那》這部電影作為這次報告主題的動機。在看這部電影之前,就我們在那個時候已經讀到的作品來說,我大概有興趣想要作報告的是《克萊芙夫人》這本小說,我原本還去圖書館借了整本小說。(…)這門課選讀的作品的年代都是屬於十七世紀,但我自己其實比較期待近、現代一些的作品;在這個學期看到這部電影我覺得很充實,因為它可以討論的面相很廣,而且它不用考翻譯、已經有中文字幕了;反而是為了作報告我必須回去找原文的臺詞。

2010年3月21日

文學的用途

無用之用?

  假如你看到標題之後認為我將要為文學辯護,那你就錯了。相反地,我會毫無掩飾地宣稱文學無用。有朝一日我甚至會反對文學作為一個學科,但那還是未定之事。

  上個學期,在我對文學的興趣喪盡之際,選到一門必選修課「二十世紀美國文學」,稍微扭轉了我對外國文學長久累積的壞印象;這學期選到「二十世紀英國文學」,在談 John Henry Newman 的《The Idea of a University》當中闡述大學/教育的用處的時候,授課教師突然討論起文學的用處,於是我大感失望。我記得去年上「1600-1800英國文學」(改制前的課程名稱),那時的授課教師也討論這個話題,而且討論了將近整個學期;幾乎可以說他整個課程的宗旨就是告訴你文學的用處何在。

2010年3月14日

大教室、小班級

「逐步口譯二」一班只剩兩人修(兩人皆非學程學生)。往好的方面看:效率高。

  臺北市某知名大學於本學年度開設中英翻譯學程,首度招生規定錄取人數口譯組八人。上學期開設四班「逐步口譯一」,獲錄取的八人並非全部皆在該年修習該基礎課程;學程之外,或因興趣,或因好奇而修的同學倒是不少。但本學期的修課人數遽降,證明招生政策錯誤,偉大英明的「系主任兼學程主任」當初的吝嗇理由何在?

2010年3月2日

高棉記行‧第伍章(終)

二月六日:旅程的終點。

  隔天早上起來感覺好多了。早上的行程是參觀吳哥藝術學校 (Artisans d'Angkor),這所學校是由歐盟規劃來幫助赤柬時期的難民學習一技之長。

  之後,我便前往機場。海關完全沒有檢查我的護照就放行了。但我不認為這有什麼大不了的;一個國家如果不需要擔心國安問題,這才是真正的和平!上午十一點飛機起飛;太陽很大。但那時台灣的天氣很冷,多雲,細雨。航程並不長,一轉眼就抵達、降落了,從窗子看出去,我的國家看來果然比較憂鬱。我來到第一航廈入境大廳,上方標著「持中華民國護照」的海關人員看來並不友善,死眉爛眼的。該怪誰呢?或許我的國家正生我不把假期花在國內的氣吧。

  父親開車到機場接我與母親。那一天是除夕,我們在中和的一間雲南餐廳吃飯。之後,我的寒假就在過年的寂寥中逝去。

下個學期就在明天開始,但我還沒讀完《玩偶之家》吶!(2008年)

2010年3月1日

高棉記行‧第肆章

二月五日:稍有不適。

《!》注意:所有相片皆由作者拍攝,且其一切權利皆屬作者擁有。

攝於塔普倫寺。上圖是寺廟傾毀的磚瓦;下圖是錯綜複雜的板根侵入了古寺建築。

  塔普倫寺 (Ta Prohm) 以作為電影《古墓奇兵》拍攝地點而著名。我沒看過這部電影,但以我對片名的第一印象,我相信我不會想看。

2010年2月26日

高棉記行‧第參章

二月四日:在這趟旅途中我度過了最美好的午後。

《!》注意:所有相片皆由作者拍攝,且其一切權利皆屬作者擁有。

刻在門框內側石頭上的高棉文經文。

  早上,我從美麗殿飯店退房,動身前往女皇宮。它的規模比其他的吳哥建築小一些,因此被認為是「女人的城堡」。女皇宮位於美麗殿飯店北方大約二十公里遠,車程大約四十分鐘。

2010年2月21日

高棉記行‧第貳章

二月三日:吳哥古蹟巡禮。這一篇原文版在修改過程中不慎丟失了。在此我憑記憶拼湊出當日的行程。

《!》注意:所有相片皆由作者拍攝,且其一切權利皆屬作者擁有。

上:美麗殿飯店大廳。
 下:飯店內的義大利餐廳。

2010年2月16日

高棉記行‧第壹章

二月二日,我啟程前往柬埔寨‧暹粒。

《!》注意:所有相片皆由作者拍攝,且其一切權利皆屬作者擁有。

上:我搭往柬埔寨的班機。
 下:機場終端 (這稱不上「航廈」) 的大門口正面。

  在這次旅程前,我已經三年多沒有離開這座島了,因此我十分嚮往這次的吳哥旅行。我選擇吳哥航空。飛機是跟遠東航空租的,往來台北與吳哥之間 (現:此航線已停止營運)。航程是三個半小時。

高棉記行‧第零章

「時間過得太快了。寒假以來三個禮拜已經消逝了。」(2008年)年節期間的空暇,我決定把兩年前的寒假的高棉記行翻譯成漢文。

《!》注意:所有相片皆由作者拍攝,且其一切權利皆屬作者擁有。

攝於巴孔廟 (Bakong)。我在花後方朝落日拍攝,捕捉廟宇建築的剪影。

  (二OO八年)二月二日,我開始了吳哥窟(柬埔寨‧暹粒)的旅程。天氣有點兒熱但還能忍受。班機抵達暹粒國際機場時,強烈的陽光灑入玻璃窗內。為了吸引更多旅客以及增加收入,機場提供旅客「快速通關」服務,這當然要收費:於是,旅客才剛抵達,連「出境」的章都蓋好了,果然快速。

2010年2月13日

零九下半回顧

值得修的課,一個學期一門就夠了。

  零九年過去了,俗稱的「零年代」(Naughties)也隨之結束。本世紀頭十年,災害頻傳,人為的、天然的皆然,是非對錯尚待釐清。凡間俗事,對於在不可名狀境界的我而言甚無影響。無論如何,對於過去的這個學期,我多少有些感想。據台灣地區媒體報導,今年的寒假特別地長,但這是對高中以下的學生而言;大學的寒假固定是四個星期,而我自己的感受是今年的特別短,因為我花了兩個星期,也就是一半的寒假(或是「寒假的一半」,煩請深諳漢文文法的朋友告知究竟孰是孰非),完成我的期末報告。